【每日·听稻】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,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、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。这种时候,不能意气消沉,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。要为此高兴,并予以感谢,然后跨出新的一步。——稻盛和夫#盛和塾
1、始终保持谦虚坦诚的态度,对周围的人抱着感谢之心
(资料图)
我们能有今天,能尽情地工作,离不开客户、有关合作伙伴、工作同事以及家人等周围人的帮助。 只要缺了其中的一部分,就没有我们的今天。
这一点我们要牢记在心,这样来度过每一天,那么, 不仅对客户,而且对周围所有的人,我们就会自然地涌出发自内心的感谢之情。
同时,还要 常常反省自己:有没有忘记了谦虚的态度?是否拥有发自内心的感谢之情?形式上敷衍式地说一声“谢谢”,并不能传递到对方的心里。
始终保持谦虚的、坦诚的态度,对周围的人抱着感谢之心。这样不仅可以把每天的工作做得更好,而且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明朗、更幸福。
2、有了感谢之心,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
“感谢”非常重要。 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,这是理所当然的,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。
空气、水、食品,还有家庭成员、单位同事,还有社会, 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。与其说是“生存”,不如说是“让我生存”。
这样想来, 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,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,有了感谢之心,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。
“我活着,不,让我有活着的机会,我当然要表示感谢,这样我就会感受到幸福。”
有了这样一颗能 感受幸福的心 ,我就能 活得更加滋润,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。
不要牢骚满腹,对现状要无条件地表示感谢,在此之上,再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。
首先,就“让我活着”这一点,向神表示感谢,向自己周围的一切说一声“谢谢”,我们 要在“道谢”声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。
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,我们都要表示感谢,这是最优先、最重要的。
“谢谢您”、“感谢您”,这样的话威力很大。 它能将自己带进一个高尚的境界,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心情。
“谢谢”这个词是万能药。
3、不管好还是坏,都要感谢
无论何时何事,都以感谢之心应对——这其中实际上隐含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这是因为,某种灾难降临时,既可能消去一直折磨自己的“业”,也可能唤来新的灾难。而 起决定性作用的,就是应对灾难时的那一颗心。
心中描绘的景象会成为现实。佛教用“思念造业”这个词来表达。就是说, 心中所思,会成为业,即成为“原因”,原因制造出现实这个“结果”。
这种 “原因与结果”交织而成的法则,在这个世界上俨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。
在遭遇灾难时,我们会手忙脚乱、惊慌失措、痛苦挣扎。所以 我们都希望尽可能避免灾难。
但是,不管想了多少好事、做了多少好事,过去所造的业在作为现象显现出来之前,是不会消失的。
而当灾难到来时,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,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。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“愉快”地接受灾难。
如果受了伤,就要想: “啊,还好,只受了这么点伤就完事了,没有惨到身体都动弹不了。”
如果生了病,要感到高兴:“就这点病,动个手术就能治好,真幸运。”
灾难发生,意味着消业。 大的灾难能够消业自不必说,即使是很小的灾难,也能消业,所以应该高兴。
即使心里不这么想(即高兴不起来),也 要使用理性让自己高兴起来。 这很重要。
只要能够感到高兴,自然就能够心怀感谢 。不管遇到什么灾难,都能高兴,都能感谢,那么,过去所造的业就会消失殆尽。
以前,京瓷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,制造和提供了医疗用的人工膝关节。这件事,媒体曾广泛报道,并对京瓷展开了激烈的批判。
这事是有原因的。当时我们获得了制造和销售人工股骨关节的许可。医疗界又向我们提出制造膝关节的强烈请求,而且他们是急需。
在他们的催促之下,我们制造了膝关节。尽管有这个背景,但我对此不做任何辩解,只是反复道歉谢罪。
京瓷总部门前,接连几天布满成排的摄像机,电视上多次播放我低头谢罪的镜头。我身心俱疲,于是前往法师处请求指点。
法师像往常一样沏好了茶,仔细聆听我的倾诉。
然后对我说:“很好啊, 灾难降临之际,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。遭受这么一点批判就能消业,所以必须庆祝一番啊 。”
一心想着法师肯定会安慰我,没想到法师竟然这样说,我觉得他这话未免冷漠无情。
但是, 仔细咀嚼了这段话,我觉得我的心灵被治愈了,深感慰藉。
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,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、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。
这种时候, 不能意气消沉,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 。
“这么一点事就能消掉过去的业”, 要为此高兴,并予以感谢,然后跨出新的一步。 可以说, 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“秘诀中的秘诀 ” 。
4、心怀感谢,困难成为财富
如果缺乏对他人的谦卑之意,感谢之心是无法萌生的。 自己之所以有今天,是长期以来许多人帮助支持的结果。
公司之所以能够存续,是依靠员工辛勤的劳动,还多亏那些下订单的客户。 正因为有这样的谦卑之意,感谢之心才能油然而生。
前面曾提到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的松下电器。京瓷从京都一家小小的街道工厂起步,最初得到的订单,就来自松下集团中的一家公司。
京瓷当时是一家位置偏僻、毫不起眼的街道工厂,几乎没有任何知名度,能从松下集团得到订单,实在难能可贵。
但另一方面,无论交期还是品质方面的要求,订单中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。
除此之外,还有价格方面的要求,对方每年都有苛刻的降价要求, 要满足这些要求,我们必须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。
当时,同样从“松下先生”那里获得零部件订单的同行中,有些人总是愤愤不平,一味抱怨松下“欺负供应商”。
他们的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,但我首先想到,“松下先生”每年都能照常给我们下订单,而且, 正是他们提出的苛刻条件锻炼了我们 。
想到这些,就不能忘记对“松下先生”表示感谢,我这样告诫自己。
即便是要求苛刻的订单,只要对“松下先生”有利,我们就二话不说,依对方的价格照单全收。
为了在这种条件下挤出利润,我们绞尽脑汁,拼命努力。
而此后不久,京瓷进入美国市场,从当时蓬勃发展的美国半导体公司获得了订单。
这时候, 京瓷的产品同当地同行相比,不仅品质远远超越,而且价格特别低廉。
苛刻的要求接二连三,为了满足这些要求,京瓷拼命创新开发,由此孕育出超越行业水准的卓越的产品,并保证了良好的收益。
意识到这一点时,我 从心底升起了对“松下先生”的感谢之情:“感谢您锻炼了我们。”
消极应对眼前的境遇和状况,满腹牢骚,满口怨言,这样的态度不可取。 有对方的帮助,才有今天的自己。
态度谦虚,常怀感谢之心。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,此后的命运将大相径庭。
5、感谢萌生的利他之心,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
其实, 利他是最强有力的。让对方高兴,与人为善,这样的行为最终一定会带来成功。这是这个世界俨然存在的真理。
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?因为 利他的行为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。
让对方生存、帮助对方、为对方好,如能具备这种美好的关爱之心、利他之心,一种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就会自然地添加进来。
自己想“如能这样该多好啊”,但结果比你想象的更好。
并且 它会授予你了不起的智慧,帮助你克服无法预测的、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动,好像成功从对面向你走来一样。
其实,这样的真理,中国的思想家自古以来就教导过我们。
《易经》里有句话叫“ 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 ”,就是说 积德行善之家,世世代代都能获得幸福。
另外《尚书》里说“ 满招损,谦受益 ”,就是说 骄傲的人会蒙受损失,谦虚的人将获得利益 。
我认为,这样的教诲绝不是陈腐的所谓“故事格言”,而 是昭示正确处世态度的“真理”,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“规范”。
而且, 这也正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,并使成功长期持续的“哲学”。
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要竭力排斥“只要自己好就行”的利己之心, 在关爱心、慈悲心、利他心的基础之上努力奋斗。
抱着要让员工、客户、交易对象、社区,即企业周围所有的人获得幸福、变得富裕的信念去经营企业,勇往直前。
这样的经营就可以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。
相反,忘记这些道理,企业经营者只顾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,就必将招致员工的叛离,失去客户和交易对象的支持。
还会受到社会的责难,结局就是企业遭到淘汰的命运。
盛和塾,是稻盛和夫经营学传播、学习、交流的平台,是良知企业家提高心性、拓展经营的平台!